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1-03-24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民追憶紅色故事。
相信很多人尤其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有較大興趣,因為總會情不自禁有深厚的英雄情懷。
我們來了解一下納溪這座“百年護國城”的歷史故事!
說到“護國”二字,納溪人自然會想到“護國元勛”蔡鍔。
"護國元勛”再造共和 蔡鍔與護國軍的不解之緣
蔡鍔是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雖然短暫,卻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響應武昌起義,領導云南新軍起義,宣布云南獨立;二是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復辟,再造共和。起兵前,蔡將軍言:“此次舉義,所爭者非勝利,乃中華民國四萬萬眾之人格也?!?/p>
當年,蔡鍔任云南新軍第37協(xié)協(xié)統(tǒng)并兼任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官之時。未來的共和國第一元帥朱德正在云南講武堂學習,蔡將軍雖只年長朱德四歲,卻被朱德視為良師益友、指路明燈。
1916年,蔡鍔率云南護國軍北上入川“討袁護國”,在攻打瀘州時受挫退守納溪,面對兵力超過護國軍數(shù)十倍的北洋軍,進攻瀘州的護國軍“命懸一線”。危急關頭,蔡鍔令第一軍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的朱德星夜兼程趕往納溪要塞棉花坡阻擊北洋軍。朱德在棉花坡一戰(zhàn)中大顯身手,出奇制勝,以少勝多,阻敵20多天,一戰(zhàn)成名,成為滇軍名將。親臨現(xiàn)場指揮的蔡鍔曾感慨:“此三星期之劇戰(zhàn),實吾國有槍炮之后第一戰(zhàn)也。”
戰(zhàn)后,蔡鍔將軍因艱苦征戰(zhàn),喉癥加劇以致不能發(fā)音,只能以筆代口處理軍務,便到大洲驛敘蓬溪附近的永寧河漁舟中養(yǎng)病。
永寧河畔,翠竹夾岸,巖石壁立,山河依舊,頓閱興亡。蔡將軍感慨之際,揮毫題寫“護國巖”三字,并撰《護國巖銘》及序文,命人鐫刻于永寧河岸的峭壁之上,永為紀念。
《護國巖銘》的原文是這樣的。
《銘》文曰:“護國之要,惟鐵與血。精誠所至,金石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幾何時,光沉響絕。天厭兇殘,人誅穢德。敘瀘之役,鬼泣神號。出奇制勝,士勇兵饒。鏖戰(zhàn)匝月,逆鋒大撓。河山永定,凱歌聲高。勒銘危石,以勵同袍。”
歷史是有溫度的,英雄的歷史尤其如此,讓我們銘記護國元勛蔡鍔將軍,把鐵血護國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來源:愛納溪)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