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亚洲无线码av|亚洲欧美高清麻豆综合|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综合精品|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免费线|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川南地區(qū)綜合性網(wǎng)絡門戶

穿越三百年,探尋榮縣黃氏陶人生生不息的制陶足跡

文苑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2-11-11

  遠古的憂思,滄桑的感嘆,潤爽了歲月的心脾。穿越近三百年的歲月時空,踏著榮縣黃氏陶人的足跡,去探尋約榮縣黃氏土陶根脈。

  尋溯榮縣五四陶廠的前身

  經(jīng)過國道G348,經(jīng)縣道去榮縣西北的保華鎮(zhèn),再沿蜿蜒平坦的村道向前,還要經(jīng)過一段雜草叢生的泥濘路,顛顛簸簸便到了小地名叫“老壇罐窯”的地方,就是以前的保華鎮(zhèn)紅豆樹村1組。

1.jpg

  黃萬雄(黃氏十代制陶傳承人之一)跨出車門,扒開雜草,手指前方20米的地方說,這里(廢棄的陶廠)就是榮縣國營五四陶廠的前身。黃萬雄說,這窯子距今有兩百年的歷史了,歷經(jīng)幾代黃氏土陶人無數(shù)次的改造、加固,新中國成立后又經(jīng)政府收回擴大規(guī)模辦成國營企業(yè)才成了這樣的規(guī)模。

  木頭串架支撐、石棉瓦(以前是土瓦)蓋頂?shù)耐撂諒S棚房,約500平方米,這座簡易的廠房里,最有歷史厚重感的,便是那呈長方形的土窯了。

  土窯,垂直于廠房最左,由于時間久遠,窯門上拱的磚已經(jīng)掉落了部分,脫落處露出火焰淬煉的痕跡,仿佛還能看到當時那熊熊燃燒在爐膛里的烈火,窯門口還散落著呈圓柱型高約60公分的陶器,黃萬雄說它叫“窯座”,用在窯里承放被煅燒的陶坯,“窯座”中心是空的,便于爐火煅燒陶坯,這是祖先發(fā)明的,千百次的煅燒形狀依舊,那道道裂痕和依附在外表上的“火焰泡”仿佛在向后人講述歲月的滄桑。

2.jpg

  用樹枝撥開窯門蜘蛛網(wǎng),走進曾經(jīng)熊熊燃燒火焰的窯堂,窯堂頂部那片片“火焰泡”訴說著烈火的考驗,鋪在窯堂底部的長方形磚,每一塊都有一個約20公分大的圓孔,黃萬雄說那是吸火孔,可以把窯堂內(nèi)的火焰吸收到每一個角落,確保每一件陶坯都能煅燒。

  窯堂兩側(cè)底部,則有密密麻麻的支煙道,黃萬雄說通過這些支煙道把所有煅燒時產(chǎn)生的火焰、煙霧吸收到窯堂最底部的總煙道,然后排出到窯爐外的煙囪里釋放。黃萬雄說,這種窯叫“倒焰式”窯,煅燒的爐火首先向上至窯堂頂部,再通過吸火孔下吸到底部。

3.jpg

  這座歷經(jīng)黃氏9代人、又經(jīng)歷新中國成立后集體經(jīng)營的老窯,在完成歷史使命后孤零零地遺存在這荒郊里。黃萬雄說,這里是榮縣五四陶廠的前身,后遷至五通壩,再遷至鐵廠鎮(zhèn),因集體經(jīng)營起于1954年,因而取名五四陶廠,但因集體經(jīng)營破產(chǎn),五四陶廠也完成使命,如今成為了榮縣土陶生產(chǎn)的歷史。

  黃萬雄說,叔祖父就是第一任五四陶廠的廠長,這里培育了無數(shù)土陶傳承人,榮縣今天土陶的生生不息,這座古老而厚重的老窯見證著黃氏一代代手藝人的辛酸苦辣,講述著黃氏土陶人的癡情執(zhí)著和悲歡離合,更是能讓榮縣獲得“中國西部陶都”稱號的歷史物證。

  300年老窯訴說黃氏土陶興旺

  遺存在“老壇罐窯”處雜草叢中的“五四陶廠”前身這座老窯,僅僅是“老壇罐窯”這個地方五個老窯的其中之一。歷史最久遠的,要算黃萬雄大叔黃一元房屋左下方20米處的“祖?zhèn)鳌彼姆礁G了。

4.jpg

  黃一元,去年72歲時離開人世(長年累月的煙熏火燎落下職業(yè)病),老伴胡瓊珍今年71歲還健在,兒女接她到城里,她無論如何都不答應,寧愿孤零零地一個人在老家呆著,那份執(zhí)念,讓人看見就淚目,她說要為黃氏陶人守護著這座約300年歷史的老窯。在她看來,這座古窯就是祖宗留下的“家業(yè)”,不能在他們這一代人手里毀了。

5.jpg

  黃萬雄說,這座四方古窯,就是黃氏土陶產(chǎn)業(yè)的起源窯,歷經(jīng)上9代傳到大叔黃一元,也在大叔手中停產(chǎn)。約3米高的煙囪,雖被風雨洗禮,露出千瘡百孔,但依然挺直著腰桿,她向后人訴說著近300年的黃氏土陶歷史;那被千萬次爐火淬煉再經(jīng)歲月折磨后的石拱窯門,雖然有的地方觸手可脫,但那一件件歷經(jīng)爐火煅燒的壇罐出爐時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這座歷經(jīng)黃氏九代傳人還保留至今的四方土窯,不僅見證著榮縣黃氏土陶近300年的歷史足跡,更延續(xù)著榮縣土陶生生不息演化至今的根脈。

  這座四方窯,是黃氏族人在“老壇罐窯”建起的第一個窯子,也是方圓上百里的第一個壇罐窯子,黃氏家族在這里從此開始采泥學做陶器、燒制、販賣。女挖泥,男做坯,手藝傳男不傳女,成了黃氏祖輩的“家規(guī)”。

6.jpg

  黃斌,黃萬雄堂哥(省級非遺傳承人)聽祖輩們說,每當裝窯燒制點火前,德高望重的老人還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隨著一批批土陶產(chǎn)品的出爐,“老壇罐窯”成了遠近聞名的地方,出窯的時候,周邊及自貢、內(nèi)江、宜賓、成都的挑夫紛紛在這里,挑回所需的陶碗、菜壇、茶壺、燒壇、水缸等等進行販賣或者谷物交換。200多年前,四方窯里燒制的土陶產(chǎn)品,就遠走四方了。

  隨著黃氏土陶匠人的日益增多,便有了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就在這“老壇罐窯”方圓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半山腰里,先后建起了五座窯子,那200多年前熱火朝天的土陶生產(chǎn)場景,我們只能想象了。

  筆者手記

  隨著歲月流逝,記憶會被淡忘,飽經(jīng)風霜的黃氏老窯寫滿了歲月的滄桑,曾經(jīng)年少的黃氏族人一代傳一代,在這山溝溝里繁衍生息,那風風火火制作土陶景象,只能用黃氏后人的故事來傳說,只能用那遺留在老窯周邊的土陶泥人、陶碗、陶壺來佐證。

7.jpg

  今天,第十代黃氏后人還在傳承,黃氏后人還在創(chuàng)新,今年54歲的黃斌,接過第九代傳人父親的手藝,正在發(fā)揚光大。他打破了黃氏“家規(guī)”,不僅把手藝傳給了黃家女子,而且還通過辦培訓班傳給了全縣、全市及省內(nèi)外弟子們。

  2018年,黃斌不僅被四川省鄉(xiāng)村旅游局授予“四川省農(nóng)村手工藝大師”榮譽,還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兩項榮譽均為榮縣唯一。

(來源:榮縣微報)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