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2-08-16
如今,在自貢貢井老街貴州廟的對面,有排陳舊的串架木結構房,中間有個十分引人注目的小店面。門額上有一塊 “百年老店徐鍋盔”匾額,旁邊還斜掛著“徐鍋盔”彩旗。往小門內看去,可以看到上面蓋著紗罩存放熟鍋盔的三層貨架。對面是和面、打鍋盔的工作平臺。中間是烘鍋盔的甕處。灶上一口平鍋可以烙餅, 另外有一口大鍋可以煮油茶。再往里走是桌子板凳,是顧客的座位。
冬天,許多老年人都喜歡到這里來吃鍋盔下羊油茶。酥油茶本來是牧區(qū)的一道美食,但是這里的羊油茶同樣有補身保暖的功效。它是炒香以后的麥面,加水煮成糊狀,里邊除加了新熬制的羊子油以外,還得加上炒鹽、姜末、花椒面和香菜。聞起來香氣逼人,吃起來口感不錯。如果再買兩個鍋盔伴著吃,那味道真是絕配。當然,慕名而來買鍋盔的人更多。
貨架上既有香脆焦酥的椒鹽鍋盔,又有香甜可口的白糖酥鍋盔,還有入口甜蜜的黃糖酥鍋盔,等等。一些買主買鍋盔一買就是幾十個。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的親家在大安住,也聽說徐鍋盔好,于是我也一下子去給親家買了20個椒鹽鍋盔、20個酥鍋盔,送到大安去。
徐鍋盔的鍋盔經常都是供不應求,不到半天就賣完了。那年,電視劇《十指連心》攝制組來貢井老街拍戲,連名演員申軍誼、孫松、劉雪華等也慕名前來品味這里的鍋盔。他們一起坐在徐鍋盔的內堂里,吃著鍋盔下油茶,連聲稱贊:“好吃,好吃!”
徐老先生叫徐樂文,今年已經88歲了,他是徐鍋盔的傳承人。徐老本是橋頭鋪人氏,1946年來到貢井,在老街十字口的鍋盔店,開始拜師學藝。師傅劉國興其實也是徐老母親家的表舅,對徐老多有照顧。據(jù)徐老的表舅說:“他們家已經是兩代人在貢井做鍋盔生意了,都三十多年了。算起來,最先做鍋盔生意的時間應該是清朝末年。徐老當了三年的學徒就解放了,解放時因為經濟不景氣,鍋盔生意也不好做,陰差陽錯,徐老還外出去參加過修鐵路、公路等工作。20世紀60年代回到貢井,被安排在高硐的自貢市水泥廠當炊事員。在水泥廠當炊事員期間,徐老也沒有忘記他的老本行,逢年過節(jié)他還專門做鍋盔、煮羊油茶給職工們吃,職工們很高興。
到了20世紀80年代,徐老退休了。改革開放,小商小販又合法了。徐老又做起了他的鍋盔油茶生意。又過了幾年,徐老的兒子徐建從建筑單位買斷工齡回來了,他人年輕,身體也好,正好為徐老撐起徐鍋盔的門面。兒媳婦也是一把好幫手,徐老就可以清閑下來了。
老百姓都希望百年徐鍋盔一定要代代相傳,傳承下去。
(來源:自貢記憶 作者:邱昌新)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