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2-08-28
自貢寨堡,兩處頗為有名,一處是大安寨,一處是三多寨。
在自內(nèi)高速10公里處,左手邊有一山頭,樹木蓊郁,山巖陡峭,城垣連綿隱約可見,此處便是名聞遐邇的三多寨。
所謂三多,即多福、多壽、多子。多子即多生兒子。多福多壽好理解,多子則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在農(nóng)耕社會,男子是生產(chǎn)力,也是支撐家門、光宗耀祖的依托。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舉旗造反,打出均貧富、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的旗號。太平軍氣勢豪邁,一路北上,打到南京定都,建章立制,征討四方,大清王朝風(fēng)雨飄搖。自流井鹽商大為震驚,遂由李、顏、王三家牽頭,在城郊10公里處的??谏叫拗?、城墻、莊園。寨成,取名“三多寨”,并由三家輪值寨長,以防太平軍。
太平軍沒有打到自流井,但在1861云南昭通起事的“李蘭義軍”有幾萬人馬打到自流井,并圍攻了毗鄰的大安寨。刀槍火炮,滾木擂石,激戰(zhàn)一場。義軍圍山數(shù)十日,連攻不克,竟無功而返。
1944年,馮玉祥將軍第二次來自流井為抗戰(zhàn)募捐。大鹽商王德謙久居大安寨上,已有20多年不曾下山了。馮將軍為抗戰(zhàn)大計,微服輕車上山拜會王德謙,兩人相談甚洽,王德謙以豆花飯、回鍋肉招待馮將軍。王德謙表示,河山不保,敵寇深入,縱有巨資,又有何用?他除捐資1000萬元外,再獻黃谷890石、食鹽500萬斤,支持抗戰(zhàn)。馮將軍深為感動,認(rèn)為自貢人太耿直了,秉筆直書“見義樂為"橫匾,以旌其義舉。此后,馮將軍又題寫“還我河山”四個隸書大字,鐫刻于釜溪河北岸龍鳳山下,以彰顯全民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
畫家是站在三多寨堡高處遠眺,省略了寨上的景觀,視線越過寨墻直到山下的公路和遠山,凸顯了三多寨的雄奇俊秀,也使畫面有了一種宏闊深遠的意境。三多寨景物寨堡殊佳,糖梨亦是名聞遐邇。傳說某年有一游方道人,途經(jīng)三多寨,饑腸轆轆,唇焦口燥,得到寨上一老嫗相幫。道人臨走,贈金黃大梨一個酬謝。老嫗吃完梨,將籽粒種在后園,不料半年抽枝封林,一年開花結(jié)果,且個大色艷,滋味香甜,汁水飽滿,遂成寨上一寶。又至清末,富順人劉光第入軍機,參與變法,回鄉(xiāng)省親,到三多寨為族叔祝壽,品嘗三多寨糖梨,大為贊賞,親自挑選一批送入京城,請光緒皇帝品嘗。光緒品罷,亦贊其味勝鴨梨。
歲月如流,昔年的防御寨堡變成了今日之旅游勝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清明前后,三多寨上梨花盛開,菜花金黃,柳枝輕拂,蜂舞蝶忙。賞梨花,觀山景,吃農(nóng)家菜,買土特產(chǎn),男女老少呼朋喚友,絡(luò)繹不絕,一派歡欣。三多寨清明看梨花,已然成為自貢人游春踏青的絕好選擇。(來源:《自貢景物志》 文/陳剛)
編輯:肖昂
關(guān)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