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3-08-22
□ 木 易
時維癸卯,仲秋涼熱各半。坐西湖茶社,偶聞富順學子登榜為數(shù)之多。感激由然,欣然命筆,得寸言留于下。
作者手書《富順教育禮贊》
朗朗乾坤,人類皆知教育乃立國之根;泱泱華夏,炎皇亦明教育乃強國之本。少年強,國則強;國則強,民則富。然則,富順之域,重教興縣不自今日始。
追觀富順,北周設縣,時稱“富世縣",漢時因鹽,又得“富世井"。太宗犯忌,更名"富義縣”。兩宋之時,與州同級,謂之“富順監(jiān)"。到明初,命名今日之“富順"。
南北朝至隋唐,富順雖富庶。然則,言及文化,實乃有"沙漠"之稱。與其川西而相論,確有天淵之別。宋立,鄉(xiāng)紳視民智不開,耗巨資,納名士大儒,廣設縣書院,教育多中子弟。傾間成效,進士有六十余人,一躍蜀地文化之先。至明時,進士一百三十四人,舉人四百七十四人。此乃"才子之鄉(xiāng)"之由來。
看今朝,一方土地,人杰地靈。居官者,盡其天職,勤政重教;為政者,貴乎民心,務實興教;管教者,舉賢納士,用人相宜,教改有方;執(zhí)教者,崇德敬業(yè),精教得法。是故當局者率先圖治,費移山之力,使得教家互動,社教關注。師德崇高,校風氣正,學風良好。尤貴乎神圣之師,三尺講臺容學海,注入學子心頭。學有家國情懷,志當存在高遠。學優(yōu)接世,不成枯落,報效祖國。一根教棍雖短,指點童蒙光明之路;幾支粉筆雖小,繪描園丁黑發(fā)變白??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是故今歲科考,本科上線,則有三千七百五十九人,其中文考重本一千一百七十七人。文理科之第一居全市之首。清華一人,空飛一人,C9校八人,985校五十一人,211校一百七十二人,二本院校亦多。成績裴然,功勛卓著。前有古賢,今有來者。
登i江樓,望盡天涯路。七千園丁,雄姿英發(fā),繼往開來。數(shù)萬學子,奮筆不止,酬勤苦讀。越今歲,榜上增榮有望,興教育強縣可期。
富順文廟(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作 者 簡 介
木易,姓楊,名浩,字開鴻。四川富順人氏。國學講師,多家企業(yè)顧問。生于一九五六年。
(完)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