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5-07-14
在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有這樣兩位年輕的帥哥醫(yī)生。
一個在腸鏡里玩“微創(chuàng)”,3萬次腸鏡檢查練出“指尖上的顯微鏡”,為早期腸癌患者編織“防護網(wǎng)”,還能不劃肚子,從肛門進鏡切闌尾。
另一個在腹腔鏡中“穿針引線”,為中晚期腸癌和罕見疝氣劈開生命通道。
腸道“技術流”雙子星——余騰江和譚茂華
走進余騰江的診室,最搶眼的不是滿墻的錦旗,而是電腦里存著的“腸道地圖集”——3萬多病例腸鏡下腸道高清截圖,被他分門別類標注著息肉坐標、早癌點位,活脫脫一本“腸道攻略”。
作為科室腸鏡的“扛把子”,3萬多例腸鏡檢查讓他練出了“0.1毫米級”的操作精度,1000多例早期腸癌治療讓他成了腸道里的“拆彈專家”。
別人切闌尾要在肚子上劃口,而他……
“記得那位闌尾腔內(nèi)長腺瘤的患者,躺上手術臺時還在嘀咕:難不成從嘴里掏出來?”
在李五生主任的帶領下,科室率先在川南地區(qū)開展內(nèi)鏡下闌尾取糞石和逆行闌尾炎切除術。內(nèi)鏡到達闌尾開口后,直視下完成插管、沖洗、取糞石、引流膿液等操作。
只見余騰江拿著腸鏡,開始“腸道穿花線”,從肛門進鏡到闌尾,不開刀,用內(nèi)鏡器械把闌尾腺瘤當“核桃”完整取出,保留闌尾。
手術全程80分鐘,患者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摸著肚皮說:“連個創(chuàng)可貼都沒有!”
“很多人怕腸鏡,其實我的腸鏡檢查就像給腸道做‘全景VR掃描'。”余騰江指著腸鏡演示:這鏡頭比手機前置攝像頭還高清,邊掃邊給腸道修圖,遇到息肉直接用圈套器一鍵清除?!?nbsp;
如果說余騰江專攻“腸道初級關卡”,譚茂華就是??小爸型砥诘挠补穷^”。
今年年初,84歲的李奶奶被緊急轉(zhuǎn)至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老人的肚子疼和普通的急性腹痛相比,表現(xiàn)格外“奇怪”:腹部膨隆如鼓,“痛得要命”。
在當?shù)蒯t(yī)院首診診斷為腸梗阻,肛腸科主任李五生教授憑借對急腹癥敏銳的判斷,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罕見的“閉孔疝”。
“充盈的腸管占據(jù)了大部分腹腔空間,操作空間狹小,難度比較大?!?/p>
譚茂華在高清腹腔鏡下雙手操作,左手的分離鉗,輕輕撥開粘連,右手的超聲刀精準切開疝環(huán)。
從閉孔中松解出來的小腸
修補后的小腸
經(jīng)過緊張的兩個多小時手術,成功完成“腹腔鏡下嵌頓性閉孔疝復位”。
術后老奶奶摸著平坦的肚皮感慨:沒想到打了三個“鑰匙孔”就好了!由于手術及時,嵌頓腸管未發(fā)生血供障礙,這段腸管得以保住,老奶奶轉(zhuǎn)危為安。
這對“技術流”搭檔不僅可以各自單操,還是最默契的搭檔。
當息肉癌變……
余騰江的腸鏡篩查為譚茂華的手術提供先機。
半年前,26歲的小李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部隱痛,伴大便次數(shù)增多,平均每天要拉肚子2-3次。腸鏡檢查提示:結腸息肉、結直腸炎(輕度),決定實施內(nèi)鏡下黏膜切除術(直腸息肉EMR術)。
術中,譚茂華在內(nèi)窺鏡下往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使腫物隆起、剝離、最后切除。
這時,手術室的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余騰江和譚茂華拿著標本走出來,手術衣上還沾著淡淡的消毒水味,眼神里卻透著一股剛闖過“手術難關” 的篤定。
術后病檢提示管狀腺瘤……
(信息來源: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