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5-08-09
( 展覽信息)
展期:8月8日——10月18日
地點:瀘州市博物館一樓大廳
門票:免費
當一件布滿裂痕的瓷器重新變得光潔瑩潤,當一幅殘缺的古畫重現(xiàn)舒展流暢的線條,當一段被時光掩埋的歷史通過文物“開口說話”——這不是魔法,而是文物修復師們用雙手創(chuàng)造的奇跡。
現(xiàn)在,這場奇跡的“成果展”就藏在瀘州市博物館里。
8月8日—10月18日,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成果展在瀘州市博物館大廳展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著修復師們與時間磋磨的故事。
為什么要看這場展覽?
這些展出的文物,或許不是最耀眼的國寶,卻每一件都帶著“重生”的溫度。
你能看到:幾近破碎的陶器被精心拼接,缺失的部分用可逆材料填補,既還原了它最初的模樣,又小心翼翼地保留了時光留下的痕跡;褪色殘缺的古畫,經(jīng)過修復師無數(shù)次的色彩分析與層積處理,重新煥發(fā)出當年的鮮活……
它們是修復技藝的“成績單”,更是文物修復工作的縮影——不是簡單的“修補”,而是用科學與敬畏,讓沉默的文物重新“活”過來,讓歷史的碎片重新拼接成完整的記憶。
文物修復,到底有多重要?
很多人或許會問:舊物件壞了就壞了,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精力去修?
但對文物來說,修復從來不是“多此一舉”。
它是歷史的“守護者”:一件文物可能是千年前古人生活的見證,是一場重大事件的遺存。一旦損壞消失,那段與之相關(guān)的歷史可能就永遠成了謎團。修復師的工作,就是守住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證據(jù)”。
它是文化的“延續(xù)者”:從青銅器的紋飾到古畫的筆墨,文物里藏著古人的審美與智慧。修復不僅是恢復它的“顏值”,更是讓這些文化遺存得以傳承,讓我們能隔著千年時光,與古人“對話”。
它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文物會自然老化,會因意外受損。修復師們像“文物醫(yī)生”,用專業(yè)知識診斷“病情”,用精湛技藝延緩“衰老”,甚至讓瀕臨消失的文物重獲新生。
致敬那些“與時光對話”的人
文物修復師,他們常常在實驗室里、庫房中,對著一件文物反復研究、打磨,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們需要懂歷史、懂化學、懂材料學,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敬畏心——既要“修舊如舊”,不破壞文物的原始信息,又要用現(xiàn)代技術(shù)為文物“續(xù)命”。
就像這次大賽中的修復師們,為了讓一件文物重現(xiàn)光彩,可能要查閱上百份資料,嘗試十幾種修復方案,在“最小干預”與“最大還原”之間反復權(quán)衡。他們的雙手,不僅有技術(shù),更有對歷史的溫柔與尊重。
(來源:文旅瀘州)
編輯:肖昂
關(guān)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