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5-09-02
近日,在瀘縣潮河鎮(zhèn)后灣村2組的果園中,70歲果農熊方琴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悅的時候——頂著烈日、踩著深草,他在林中來回穿梭,背篼一次能采近80斤的桂圓。但這還遠遠不夠,現摘的桂圓去枝后,要整齊擺放進塑料筐中,本地采收企業(yè)趕時間拉走。
烈日下,瀘縣潮河鎮(zhèn)桂圓林迎來新一年的豐收,果農們穿梭其間,搶摘第一批成熟的“瀘早龍眼早優(yōu)二號”。他們要趕在“退糖”前采摘完這批桂圓,將甜度最佳的果實送向市場。
目前,瀘縣晚熟龍眼的各個品種開始陸續(xù)上市。今年,預計瀘縣桂圓鮮果產量將達8萬噸,產值近7.5億元。
一位老果農的轉變:從“靠天吃飯”到科學種植
熊方琴所在的村里有一棵520年樹齡的桂圓樹,是全鎮(zhèn)3263株百年古樹中的“樹王”。這棵古樹去年依然自然掛果上千斤,果實雖小,味道卻甜美依舊。村民們都說:“老樹掛新果,又是好年?!?/p>
果農采摘桂圓
熊方琴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他剛開始種植桂圓時,采用的是“靠天養(yǎng)”的粗放方式,果小肉薄味道淡,連自家人都不喜歡吃。轉變發(fā)生在1991年,鎮(zhèn)上邀請專家指導農戶嫁接新技術、引進新品種,他也跟著學習。之后,他從外地購買新品種的樹苗增種,從原本只有幾棵桂圓樹增加到了200多株,桂圓品種也從單一的品種變成了六七個品種。
“靠天種地的農戶只要看見樹長大就很高興,是舍不得剪枝疏果的。”熊方琴說,直到學習了技術,他才發(fā)現“不管不剪”是當時自家桂圓品質不好的主要原因。如今,他種植的桂圓樹,花枝出頭前后各施藥一次,然后剪去一棵樹一半的花枝,剩下的另一半還要進行一次疏果,最終只留下壯枝結出優(yōu)果,這樣做才讓單樹產量每年都有增無減。同時,在果樹肥料上也有變化,最開始老樹只用農家肥,施肥比例和時機總是掌握不好,也嘗試過用化肥,但結出來的桂圓果肉味道總是不佳?,F在桂圓樹重新施農家有機肥,和秸稈再利用肥、菜籽餅肥一起用,且不打除草劑,從源頭上杜絕農藥殘留的問題。最關鍵是,通過不斷學習和種植實踐發(fā)現,桂圓在掛果后是不能太陽直曬的,直曬的桂圓水分偏少,發(fā)干不聚甜。后來逐漸給所有桂圓樹用上了“壓枝牽枝技術”,就是將掛果的枝條牽引到樹冠遮陰處,這樣的果實更甜美。
科學種植和施肥更精確,新品桂圓樹的果實長得越來越好,產量逐漸增加。就潮河鎮(zhèn)而言,龍眼種植面積達4.2萬畝,每家每戶都在種植,平均每戶每人每年可增收2000元。
如今,那棵520年的“樹王”仍在結果,而它見證的,是一場讓“百年甜潤”變成“家家增收”的產業(yè)升級。
一條產業(yè)鏈的延伸:從賣鮮果到鏈上增值
成熟期在8月底至12月初的瀘縣桂圓,較福建、兩廣主產區(qū)產出要晚1到2個月,這也成了其在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優(yōu)勢。瀘縣農業(yè)農村局經濟作物站站長巫成藺介紹,瀘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晝夜溫差大,這種氣候條件有利于果實糖分積累。加之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進一步延長了桂圓的生長周期,使其果肉厚實、汁多味甜。目前,晚熟桂圓在瀘縣有潮河、海潮、太伏、牛灘、兆雅、云龍六大產區(qū),桂圓品種各有分布。
如何把這一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
9月1日,四川宴美農產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車間開工。新鮮桂圓從果園運過來,立即被送進預冷庫降溫,接著工人手工剝殼去核,再放進冷庫冷凍定型,最后送入凍干機——24小時后,一顆顆飽滿的桂圓,就變成了酥脆的凍干桂圓,裝在小包裝袋里,成了零食界的“搶手貨”。
烘干桂圓肉
“去年,潮河鎮(zhèn)產桂圓1.2萬噸,今年預計產量在1.5萬噸到1.8萬噸之間,80%以鮮果銷售為主,新鮮的果實采摘下樹后,通過冷鏈運輸次日就能抵達外地市場?!背焙渔?zhèn)農業(yè)農村辦主任宋煒介紹,目前,潮河鎮(zhèn)擁有四川宴美農產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四川瀘州后灣龍眼果品有限公司、瀘縣中荔農產品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三家農產品企業(yè),專門負責桂圓鮮果銷售和果實深加工,深加工主要產品為烘干桂圓、桂圓凍干、龍眼酒和桂圓果酒,經過加工后的桂圓保存時間更長,提升了桂圓的附加值。原本依賴鮮果銷售的單一模式被打破后,烘干桂圓成為茶飲店、甜品店的熱門,桂圓凍干則憑借便攜特性走進零食市場,龍眼酒和桂圓果酒更成為地方特色伴手禮,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去年我們收了20多萬斤鮮果做凍干,今年預計要收40萬斤?!彼拇ㄑ缑擂r產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經理羅強指著生產線說,2021年,他們從山東引進凍干設備,就是為了讓潮河的桂圓“走得更遠、存得更久”,“鮮果保質期短,最多放一周,凍干后能存半年,還能賣到全國各地”。
除了凍干桂圓,潮河的桂圓深加工產品還有不少:烘干桂圓成了茶飲店、甜品店的“常客”,煮奶茶、燉銀耳都少不了;龍眼酒和桂圓果酒,包裝成精致的禮盒,成了瀘州的特色伴手禮;還有龍眼蜜、龍眼酵素,甚至未來還要研發(fā)龍眼香薰。
桂圓酵素
目前,瀘縣桂圓的深加工產品企業(yè)主要集中在潮河鎮(zhèn)。去年,全縣深加工桂圓800噸,產值約1000萬元。
一次科技+農旅的探索:傳統(tǒng)農業(yè)煥發(fā)新生
從最早上市的瀘早桂圓早優(yōu)二號,到最晚上市的立冬本,瀘縣的桂圓鮮果品種在不斷豐富,口感在不斷提升,時間的鏈條也在拉長,這些都得益于科技的賦能。
記者從潮河鎮(zhèn)了解到,通過與國家荔枝龍眼產業(yè)技術體系、福建省農科院、四川農大、瀘州市農科院等機構合作,全鎮(zhèn)推廣應用龍眼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無公害桂圓栽培技術、桂圓高換換后管理技術,實現先進技術推廣應用達100%。自2018年至今,已實施5200畝的桂圓高換工程,使桂圓產量、品質及價值大幅提升,優(yōu)果平均單價達10元/斤,促進農戶增收,提升農戶生產積極性。
眼下,潮河鎮(zhèn)正在建設潮河晚熟龍眼現代農業(yè)園區(qū)示范園,面積約100畝,運用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等先進技術,用農機裝備代替人力,用數字農業(yè)技術賦能農機作業(yè),將構建“品種優(yōu)良化、種植標準化、水肥智能化、生產機械化、防控綠色化、管理數字化和基地景區(qū)化”的智慧果園,打造國內領先的現代化晚熟龍眼產業(yè)示范園,示范帶動其他群眾科學管理龍眼,最終實現助農增收。在巫成藺看來,就是“要讓潮河桂圓成為全國晚熟龍眼的標桿”。
做大桂圓這篇文章,還不僅于此。
從2012年第一屆金秋龍眼節(jié)開始,潮河鎮(zhèn)已連續(xù)舉辦了11屆節(jié)會。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既有效宣傳了桂圓產品,也帶動了經濟消費,做強特色桂圓品牌,促進農文旅融合?!跋乱徊?,我們要依托瀘宜高速出口的交通優(yōu)勢,把百年桂圓林打造成核心景區(qū)?!彼螣樥f,未來這里會有桂圓采摘體驗、民俗展示、特色民宿,“游客來能吃桂圓宴、喝龍眼酒、住農家院,全方位感受桂圓文化”。
一箱箱桂圓搭乘郵政快車發(fā)往全國各地
“以前種桂圓,只為混口飯吃;現在種桂圓,是種希望。”果農們傳承著數百年的種植智慧,也擁抱最新的科學技術。每一顆金黃飽滿的桂圓,不僅凝聚著自然的饋贈,更承載著農人的匠心與期待。
(來源:瀘州農業(yè)農村-川江都市報 楊理 周菁)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