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4-11-28
在自貢市富順縣東湖街道辦卷壩村留存著一座古建筑——福源灝民居,它集衙門公堂與民居建筑于一體,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院院有景,以大、奇、美,名揚巴蜀。歲月如梭,歷史更替,幾經(jīng)流轉(zhuǎn)之下,福源灝依然散發(fā)出清代民居獨有的魅力,用它斑駁的墻體,訴說著兩百多年的人世滄桑。
福源灝民居坐西北向東南,建筑占地面積5252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康乾時期,最初為鄧姓商人所有,取名“鳳凰莊”。嘉慶初年,鄧氏家道中落,鳳凰莊易主,為奉政大夫陳宏澤購得,并更名為“福源號”。光緒初年(約1875年),陳宏澤后人、富商陳兆賢對其作擴建。光緒十八年(1892)8月,新建了新花廳并加以擴建改名為“褔源灝”。
整個建筑面闊95米,縱深59米,共99個房間、48個天井,66條陰溝,其間廊道縱橫、門欄重重、照壁壘壘。
精雕、巧塑、提花、鏤刻
飾于廳堂、綴于門額、繪于檐下
雕梁畫棟,栩栩如生
花園、池塘、亭榭相映,木雕、石刻遍布整座建筑,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綠樹參天,曲徑通幽,可以看出修建者熟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審美品味高雅。
院落功能完備,房舍配備齊全,通道路線流暢,建筑造型獨具特色,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大家族的奢侈豪華。
福源灝民居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氣勢雄偉、歷史悠久,屬不可多得的清中期典型風格民居建筑精品,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shù)價值,于2003年6月19日被富順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13日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自貢網(wǎng))
編輯:肖昂
關(guān)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