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5-03-21
最近,男性備孕的相關話題上了熱搜。在迎接新生命的道路上,備孕這一環(huán)節(jié)常常被誤認為是女性的“專屬任務”。
然而,現代醫(yī)學研究和科學證據已經明確指出,男性在備孕過程中的角色同樣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男性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寶寶的健康和成長。
今天,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男性備孕的相關知識和準備事項,幫助準爸爸們科學準備,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醫(yī)學指導:龍小平
副教授
中西醫(yī)結合副主任醫(yī)師
生殖醫(yī)學中心副主任,生殖醫(yī)學中心臨床負責人。從事醫(yī)教研工作近20年,擅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不孕癥、生殖內分泌疾病、月經病等。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周末輪班)
男性備孕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顆精子從誕生到成熟需要3個月時間,也就是說懷孕時用到的“小蝌蚪”,代表的是近幾個月來的健康狀況,所以男性提前備孕很重要。
父母的健康是下一代身體素質的基礎。有研究指出,男性在配偶受孕前的健康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如出生時的體重、新陳代謝水平、免疫系統(tǒng)以及神經系統(tǒng)方面的發(fā)育等。
合適的備育時間節(jié)點有哪些?
最佳生育年齡
男性25~35歲,女性25~29歲。此年齡段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和不良妊娠結局較少。
生精周期
從精原細胞發(fā)育成精子約(64±4.5)天,再從曲細精管到附睪,在附睪內發(fā)育成熟,整個過程約74~90天。
所以,男性備育最好提前3個月以上,為優(yōu)質精子生成提供充足時間。如有精液檢查異常,藥物治療一般要覆蓋1~2個生精周期(約3~6個月)。
排卵期
如果月經規(guī)律,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
如果不規(guī)律,可用排卵試紙。也可以咨詢醫(yī)生。
月經不規(guī)律,排卵期計算公式:
排卵期起點=最短月經周期天數-18天;
排卵期終點:最長月經周期天數-11天。
妊娠概率
正常情況下,生育力正常的夫婦每個月的懷孕率是20%~25%,6個月內是75%,一年之內是90%。
影響精子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1.年齡:年齡會直接影響精子質量。精子活力和正常形態(tài)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從而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尤其在45歲以后)。
2.環(huán)境:高溫環(huán)境會影響精子的生成;接觸輻射、化學藥品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降低精子活力,導致精子畸形率增加。
3.生活和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熬夜等會影響精子質量;長期缺乏鋅、硒及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可能影響精子生成,引起精子濃度減少、活力下降。
4.疾?。簝确置谛约膊 ⑷旧w或基因異常(染色體核型異常、Y染色體微缺失)、先天性睪丸異常、泌尿生殖系感染、睪丸腫瘤、精索靜脈曲張、腫瘤放化療等會導致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癥的發(fā)生,嚴重者可能出現無精子癥。
男性備孕飲食營養(yǎng)該怎么搭配?
備孕期間,男性的飲食習慣對精子的質量和數量有著一定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備孕期間飲食方面的建議:
1.均衡飲食是關鍵。男性應該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豆類和堅果。此外,富含抗氧化劑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幫助保護精子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2.攝取富含鋅、硒、維生素E的食物。鋅、硒、維生素E可以幫助增加精子的數量和活力。
3.避免酗酒。酒精可能會降低精子的數量和活力。
4.避免食用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這些食品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影響精子的健康。
5.對于備孕檢查正常的男性,不需要刻意服用含鋅、維生素E、葉酸、輔酶Q10等的藥品或保健品,切忌盲目服藥。
男性備孕生活習慣要注意什么?
1.規(guī)律作息。熬夜可使人體內分泌紊亂,降低雄性激素水平、降低人體免疫力、影響精子生成。
2.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恢復精力和體力,有利于激發(fā)機體潛能,減少其它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消極影響。
3.戒煙戒酒。煙草中的尼古丁對精子有損傷作用,可能會導致寶寶畸形;酒精可直接損害睪丸,影響精子質量。因而男性備孕需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
4.慎用藥物。男性備孕時要避免服用具有生殖毒性或抑制精子生長發(fā)育的藥物,如不了解備孕期慎用的藥物有哪些,建議在服用前咨詢下醫(yī)生。
5.避免射線。男性備孕時,3個月內不要過多的接受X線或者CT等檢查,主要是針對會陰部睪丸區(qū)域的放射檢查要盡量避免。上述檢查可能會降低睪丸功能,從而影響精子質量。
6.避免會陰部位高溫。在工作或生活環(huán)境中,會陰部位高溫環(huán)境可使男性精子減少、活力降低、畸形率增高。因此,男性備孕期間應避免久坐、穿緊身褲及泡溫泉、蒸桑拿等活動。
7.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橡膠、油漆、涂料等均對男性生殖系統(tǒng)有影響,可降低精子質量、精子數量減少,備孕期間需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有毒有害因素。
(來源: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